养生有道 | 上火又体寒,“上热下寒”如何解?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3-04-22

  其实,在日积月累的饮食、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心理压力等影响下,每个人的体质都是错综复杂的。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
  
  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难伺候,吃点儿热气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人的体质是错综复杂的,比如这种“上热下寒”的体质,就是最矛盾的。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邓兰山主任,和大家谈谈这种“矛盾”体质的调理方法。
  
  上热下寒体质
  
  1 | 上热
  
  吃点燥热的就容易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等;吃点寒凉的、冷的,胃不舒服或者直接拉肚子;很想睡,但又睡不着;睡了又多梦、容易醒;头发开叉又头油多;腰腹部的赘肉多,下半身肥胖,自觉沉重不爽;


  


  2 | 下寒
  
  容易有肩周炎、腕踝关节、膝关节等关节冷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或苔白滑润,舌尖或舌边红。上述症状重,如果你有其中两条或以上的症状,那你可能属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
  
  中医调理
  
  “上热下寒” 说的就是上半身呈现出热象,如口腔溃疡、咽喉痛、眼干、长痘等症状;下半身则表现为膝盖、关节发冷、大便不成形、容易腹泻、痛经等寒性症状,让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调理这种体质的?


  


  1多运动
  
  现在大部分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在工作时间里只是动脑,动眼睛,动嘴巴,还有动动手,每天坐在办公室,一坐就是9~10小时,午休时间也在坐着,晚上回家继续坐或是躺。
  
  长此以往,阳气都往上面跑,就表现为上焦容易出现上火,比如长痘痘、反复口腔溃疡不愈,容易心烦;下面因为长时间久坐,血运不畅,进而出现宫寒肢冷、痛经、拉肚子、关节痹痛等情况。


  


  2中焦不畅
  
  中焦受阻由于上下部的影响,处于中间尴尬位置的脾胃,就会出现气机升降失常,运作不畅的情况,因此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也经常发生。不仅如此,人们久坐不运动,吃喝不洁,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形成一系列问题。
  
  生活中积极调理
  
  上火了,大家通常会怎么办?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清热解毒的药,但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热下寒”的体质调理起来比较复杂,简单的温补或清热没有办法同时解决上火与寒凉并存的问题。
  
  1上缓下动顾护中焦
  
  上缓下动指的是,“勤劳”的上半身要掌握好节奏,注重劳逸结合,精神过分紧张、工作节奏快的人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休息时间应该多动动腿,走一走。
  
  周末时间应该保持运动的习惯。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应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运动时间可以碎片化。鼓励动起来,是因为其实这样让阳气有一个上下的交流沟通,而不是堵在中焦,停滞在上半部分。


   


  顾护中焦脾胃,最重要的是饮食有节、营养均衡,不要大吃大喝和偏重厚甘、油腻辛香,多吃蔬果、适量五谷和肉类。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士,坐着办公的时间的确会比较长,可以喝些理气的茶饮。例如陈皮玫瑰花茶:陈皮、玫瑰花、大麦泡茶饮,有助健脾理气、疏肝解郁。
  
  2扶阳祛寒湿
  
  上热下寒是由于阳气虚浮导致的,调理就要将阳气拉回到原来的位置,简单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从温暖阳光中吸取阳气,让肢体温暖起来;另一个就是多泡脚,让温暖之气从脚底向上,促使全身之气上下循环交流,驱除停滞的寒湿之气。
  
  温馨提示
  
  “上热下寒”只是某一类人的体质概括,实际上每个人可能会有所偏重,比如这个人“上热”多一些,那个人“下寒”更盛一些,而另一个人还伴有血瘀的情况。
  
  所以过于复杂的体质,自己调理不来,就需要医生帮助调节。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的病理表现、寒热的多少,才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案,效果才会更好。
  
  名医简介


  

 


  专家介绍
  
  中医杂病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痰派传人朱曾柏教授、疑难杂病专家熊奎梧教授。从事中医疑难杂病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倡导“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临证善辨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尤擅鉴别痰、饮、水、湿四大阴邪本质,处方遣药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享誉国内。
  
  专家擅长
  
  针对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损伤到身体各处所产生的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各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急性的肠炎,肠结核,食管炎等;男性功能类疾病: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坐骨神经痛,颈腰椎增生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神经科疾病:顽固头痛,耳聋耳鸣脑呜,失眠焦虑症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养生有道 | 上火又体寒,“上热下寒”如何解?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3-04-22

  其实,在日积月累的饮食、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心理压力等影响下,每个人的体质都是错综复杂的。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
  
  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难伺候,吃点儿热气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人的体质是错综复杂的,比如这种“上热下寒”的体质,就是最矛盾的。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邓兰山主任,和大家谈谈这种“矛盾”体质的调理方法。
  
  上热下寒体质
  
  1 | 上热
  
  吃点燥热的就容易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等;吃点寒凉的、冷的,胃不舒服或者直接拉肚子;很想睡,但又睡不着;睡了又多梦、容易醒;头发开叉又头油多;腰腹部的赘肉多,下半身肥胖,自觉沉重不爽;


  


  2 | 下寒
  
  容易有肩周炎、腕踝关节、膝关节等关节冷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或苔白滑润,舌尖或舌边红。上述症状重,如果你有其中两条或以上的症状,那你可能属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
  
  中医调理
  
  “上热下寒” 说的就是上半身呈现出热象,如口腔溃疡、咽喉痛、眼干、长痘等症状;下半身则表现为膝盖、关节发冷、大便不成形、容易腹泻、痛经等寒性症状,让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调理这种体质的?


  


  1多运动
  
  现在大部分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在工作时间里只是动脑,动眼睛,动嘴巴,还有动动手,每天坐在办公室,一坐就是9~10小时,午休时间也在坐着,晚上回家继续坐或是躺。
  
  长此以往,阳气都往上面跑,就表现为上焦容易出现上火,比如长痘痘、反复口腔溃疡不愈,容易心烦;下面因为长时间久坐,血运不畅,进而出现宫寒肢冷、痛经、拉肚子、关节痹痛等情况。


  


  2中焦不畅
  
  中焦受阻由于上下部的影响,处于中间尴尬位置的脾胃,就会出现气机升降失常,运作不畅的情况,因此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也经常发生。不仅如此,人们久坐不运动,吃喝不洁,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形成一系列问题。
  
  生活中积极调理
  
  上火了,大家通常会怎么办?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清热解毒的药,但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热下寒”的体质调理起来比较复杂,简单的温补或清热没有办法同时解决上火与寒凉并存的问题。
  
  1上缓下动顾护中焦
  
  上缓下动指的是,“勤劳”的上半身要掌握好节奏,注重劳逸结合,精神过分紧张、工作节奏快的人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休息时间应该多动动腿,走一走。
  
  周末时间应该保持运动的习惯。一般情况下,每周至少应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运动时间可以碎片化。鼓励动起来,是因为其实这样让阳气有一个上下的交流沟通,而不是堵在中焦,停滞在上半部分。


   


  顾护中焦脾胃,最重要的是饮食有节、营养均衡,不要大吃大喝和偏重厚甘、油腻辛香,多吃蔬果、适量五谷和肉类。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士,坐着办公的时间的确会比较长,可以喝些理气的茶饮。例如陈皮玫瑰花茶:陈皮、玫瑰花、大麦泡茶饮,有助健脾理气、疏肝解郁。
  
  2扶阳祛寒湿
  
  上热下寒是由于阳气虚浮导致的,调理就要将阳气拉回到原来的位置,简单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从温暖阳光中吸取阳气,让肢体温暖起来;另一个就是多泡脚,让温暖之气从脚底向上,促使全身之气上下循环交流,驱除停滞的寒湿之气。
  
  温馨提示
  
  “上热下寒”只是某一类人的体质概括,实际上每个人可能会有所偏重,比如这个人“上热”多一些,那个人“下寒”更盛一些,而另一个人还伴有血瘀的情况。
  
  所以过于复杂的体质,自己调理不来,就需要医生帮助调节。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的病理表现、寒热的多少,才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案,效果才会更好。
  
  名医简介


  

 


  专家介绍
  
  中医杂病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痰派传人朱曾柏教授、疑难杂病专家熊奎梧教授。从事中医疑难杂病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倡导“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临证善辨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尤擅鉴别痰、饮、水、湿四大阴邪本质,处方遣药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享誉国内。
  
  专家擅长
  
  针对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损伤到身体各处所产生的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各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急性的肠炎,肠结核,食管炎等;男性功能类疾病: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坐骨神经痛,颈腰椎增生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神经科疾病:顽固头痛,耳聋耳鸣脑呜,失眠焦虑症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渤海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就医指导

  • 诊疗流程
  • 收费标准
  • 医保相关
  • 患者须知
  • 在线问诊
  • 在线挂号

    关于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小程序
  • 特色关怀服务
  • 联系我们
  • 特殊患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