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有方 | 不容忽视的高血压并发症,个个都致命!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3-04-16

据中国高血压年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已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每4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
  
  很多人对高血压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不会患有高血压。事实上,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孕妇都可能出现高血压。按照发病群体的不同,高血压的类型可以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高血压病带来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必须要认识其严重性,学习及了解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将血压及其并发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邓兰山主任,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有效防控高血压病及并发症。
  
  01
  
  高血压诊断标准
  
  ·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按血压水平又分为1、2、3级;
  
  · 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如果初次测量发现血压超过正常值水平,连续三天选择同一时间、同手臂测量血压均超过正常值基本可确诊。


  


  02
  
  高血压不容忽视的并发症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大多数人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因此容易被忽略。
  
  1、警惕并发症


  血管壁长期承受高于正常的压力,各种疾病的出现风险也会增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等。
  
  2、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
  
  高血压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着直接关联,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起,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持续增加:
  
  血压120~129/80~84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倍;
  
  血压140~149/90~94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2倍;
  
  血压>180/1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0倍。


  


  03
  
  中西医防控高血压

  
  未病先防 · 既病防变
  
  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其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更有助于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西医治疗有副作用
  
  西医认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但长期服用降压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下肢水肿、心跳加快、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中医分型辨治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或过逸、先天禀赋不足(贵传)有关。眩晕、头痛、耳鸣、面红耳赤、口苦、急躁易怒等为其常见自觉症状,部分人早期除了血压增高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高血压通过中医辩证可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淤血阻络四型,中药处方予以滋阴潜阳、滋阴清热、平肝健脾且化痰去浊、活血化淤随症加减。
  
  中医治疗讲究辩证论治,不同人的高血压分型不同,其处方治法也不同,切不可按照别人的处方吃药,也不可听信所谓的秘方或听信民间偏方,还是需要就医诊治遵照医嘱服药。
  
  03
  
  医生提示
  

  目前,除了内服中药,针灸、推拿、耳穴压贴、穴位贴敷、刮痧、中药足浴等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也获得广泛使用,其疗效显著。


  


  生活中注意养护
  
  · 注意饮食:少吃腌过的咸菜、罐头、咸鱼等;少油,少吃油炸的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水果、蔬菜,通过食物补钾有助于降低血压;适量的补充含钙的食品,补钙也有助于降压。
  
  · 运动调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被初步证实有明确的降压效果。
  
  · 代茶饮:绿茶:绿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能发挥有效的抗氧化作用,还能辅助调节情绪。菊花茶:每次取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可用菊花加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改善作用。
  
  名医简介


  


  专家介绍
  
  中医杂病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痰派传人朱曾柏教授、疑难杂病专家熊奎梧教授。从事中医疑难杂病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倡导“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临证善辨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尤擅鉴别痰、饮、水、湿四大阴邪本质,处方遣药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享誉国内。
  
  专家擅长
  
  针对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损伤到身体各处所产生的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各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急性的肠炎,肠结核,食管炎等;男性功能类疾病: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坐骨神经痛,颈腰椎增生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神经科疾病:顽固头痛,耳聋耳鸣,失眠焦虑症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疾病有方 | 不容忽视的高血压并发症,个个都致命!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3-04-16

据中国高血压年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已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每4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
  
  很多人对高血压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不会患有高血压。事实上,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孕妇都可能出现高血压。按照发病群体的不同,高血压的类型可以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高血压病带来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必须要认识其严重性,学习及了解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将血压及其并发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邓兰山主任,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有效防控高血压病及并发症。
  
  01
  
  高血压诊断标准
  
  ·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按血压水平又分为1、2、3级;
  
  · 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如果初次测量发现血压超过正常值水平,连续三天选择同一时间、同手臂测量血压均超过正常值基本可确诊。


  


  02
  
  高血压不容忽视的并发症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大多数人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因此容易被忽略。
  
  1、警惕并发症


  血管壁长期承受高于正常的压力,各种疾病的出现风险也会增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等。
  
  2、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
  
  高血压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着直接关联,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起,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持续增加:
  
  血压120~129/80~84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倍;
  
  血压140~149/90~94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2倍;
  
  血压>180/1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0倍。


  


  03
  
  中西医防控高血压

  
  未病先防 · 既病防变
  
  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其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更有助于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西医治疗有副作用
  
  西医认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但长期服用降压药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下肢水肿、心跳加快、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中医分型辨治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或过逸、先天禀赋不足(贵传)有关。眩晕、头痛、耳鸣、面红耳赤、口苦、急躁易怒等为其常见自觉症状,部分人早期除了血压增高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高血压通过中医辩证可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淤血阻络四型,中药处方予以滋阴潜阳、滋阴清热、平肝健脾且化痰去浊、活血化淤随症加减。
  
  中医治疗讲究辩证论治,不同人的高血压分型不同,其处方治法也不同,切不可按照别人的处方吃药,也不可听信所谓的秘方或听信民间偏方,还是需要就医诊治遵照医嘱服药。
  
  03
  
  医生提示
  

  目前,除了内服中药,针灸、推拿、耳穴压贴、穴位贴敷、刮痧、中药足浴等中医外治法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也获得广泛使用,其疗效显著。


  


  生活中注意养护
  
  · 注意饮食:少吃腌过的咸菜、罐头、咸鱼等;少油,少吃油炸的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水果、蔬菜,通过食物补钾有助于降低血压;适量的补充含钙的食品,补钙也有助于降压。
  
  · 运动调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被初步证实有明确的降压效果。
  
  · 代茶饮:绿茶:绿茶里面含有茶多酚,能发挥有效的抗氧化作用,还能辅助调节情绪。菊花茶:每次取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可用菊花加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改善作用。
  
  名医简介


  


  专家介绍
  
  中医杂病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痰派传人朱曾柏教授、疑难杂病专家熊奎梧教授。从事中医疑难杂病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倡导“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临证善辨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尤擅鉴别痰、饮、水、湿四大阴邪本质,处方遣药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享誉国内。
  
  专家擅长
  
  针对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损伤到身体各处所产生的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各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急性的肠炎,肠结核,食管炎等;男性功能类疾病: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坐骨神经痛,颈腰椎增生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神经科疾病:顽固头痛,耳聋耳鸣,失眠焦虑症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渤海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就医指导

  • 诊疗流程
  • 收费标准
  • 医保相关
  • 患者须知
  • 在线问诊
  • 在线挂号

    关于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小程序
  • 特色关怀服务
  • 联系我们
  • 特殊患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