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回顾 | 中医如何治疗肝病?汪院长在天津生活广播为您解答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2-08-21

近年来,肝病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频率非常高,虽然乙肝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但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当,脂肪肝、酒精肝等疾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提高,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脂肪肝。而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患病率就更高,例如在肥胖者中的发病率约为50%,在嗜酒人群中的发病率则达到60%~70%。另外,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约50%。

而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肥胖、糖尿病和酗酒都是发展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

针对这些肝病,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有哪些特色治疗方式?这些特色治疗又有哪些优势呢?

本期节目天津渤海医院肿瘤专家汪承领院长将从中医整体观、辩证论治等方面给大家作详细讲解,教给大家养肝、护肝、治疗肝病的方式方法。希望通过收听本期节目,您能学会护佑肝脏的健康,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精彩回顾

脂肪肝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呢?

脂肪肝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多发于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者、少动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脂肪肝可导致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的发生,25%的患者经过20到40年还会发展成肝硬化,少数患者甚至发展至肝癌而危及生命。脂肪肝还使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据统计20%~30%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肿瘤。

中医是如何解释肝病的呢?

中医学上,将肝部疾病,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肝癌等等这些统称为肝病。

中医学认为肝病的病因有内外之分,内为七情内伤,外由六淫所侵,首以风淫为患,内伤多由情志所致或生活失节所影响。肝主情志,其条达之性可以调畅脏腑气机,使之平衡。

现代的学者对肝病产生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化学物的产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引起疾病谱的变化,其危害增多,常常引发肝损害;二是现代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及体力支付过少引发肥胖及脂肪肝的流行,这也就是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所侵。

那么,中医在治疗肝病上有哪些优势呢?

中医认为肝病的治疗是复杂的,病因也是多元的。从中医分析,病因主要有湿、热、瘀、郁、风、痰。病机较复杂,除肝脏本身外,还涉及到其它脏腑,如肝病传脾,病久及肾,尚有肝与胆,肝与胃的关系等。所以啊,临床上所见多为复合证型,虚实夹杂。治疗方面呢要随机应变,应主要强调清、消、补法的运用,同时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疏肝为本。

中医治病是内求,通过改变肝胆湿热环境来治理肝系统疾病,中医认为,一切病毒都是外邪入侵人体,都依赖人体环境而存在,人体才是最大的自愈医生,只要改变环境,恢复身体自愈力,最后人体环境不适合病毒生存了,也就是免疫力强了,从而使病毒被赶出体内或者说病毒自己离开人体,达到治愈的目的。

肝炎等疾病引发肝癌的几率有多大呢?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罹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增加5~100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罹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增加15~20倍。持续的肝炎病毒的侵犯,引起肝细胞从分子到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

肝硬化也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约有80%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之上。据临床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是没有肝硬化患者的30倍以上。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是最常见的肝病,全球患病率为25%。其中至少有20%~3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伴有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其中10%~20%的病例可进展为肝硬化,进而进展为原发性肝癌。

除了上述肝病以外呢,肥胖和糖尿病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球有9%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是由于肥胖导致。全球有7%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是由于糖尿病所致。

另外呀,过度饮酒也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全球数据显示,大约26%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可归因于过度饮酒所致。过度饮酒会引起酒精相关性肝病,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肝病的呢?

中医通常是从全身的状态去考虑,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全身的机能哪里是不足的,就给它一些恰当的补充,有哪些是多余了,就应该祛除。也就是根据患者四诊的情况,“望闻问切”之后进行辨证,

“如果他属于气滞血瘀型的,我们就会选择活血化瘀相应的药物来改善症状,比如说像三棱、莪术,以及川芎、当归等等;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气血亏虚,乏力明显、食欲不振,有时候还会有腹泻、腰酸这样症状的话,我们可能会用一些补气养血、滋补脾肾的药物。例如黄芪、党参、山药,薏仁等等这样一些具有补气、化湿、补肾的药物。”

肝癌患者常见疼痛、包块明显,也可用软坚散结的方法来治疗。而对于很多癌症病人都常见的脾胃虚弱,用中药来辅助治疗也能达到相当不错的缓解作用。

电台回顾 | 中医如何治疗肝病?汪院长在天津生活广播为您解答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2-08-21

近年来,肝病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频率非常高,虽然乙肝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但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当,脂肪肝、酒精肝等疾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提高,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脂肪肝。而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患病率就更高,例如在肥胖者中的发病率约为50%,在嗜酒人群中的发病率则达到60%~70%。另外,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约50%。

而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肥胖、糖尿病和酗酒都是发展成为肝癌的危险因素。

针对这些肝病,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有哪些特色治疗方式?这些特色治疗又有哪些优势呢?

本期节目天津渤海医院肿瘤专家汪承领院长将从中医整体观、辩证论治等方面给大家作详细讲解,教给大家养肝、护肝、治疗肝病的方式方法。希望通过收听本期节目,您能学会护佑肝脏的健康,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精彩回顾

脂肪肝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呢?

脂肪肝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多发于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者、少动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脂肪肝可导致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的发生,25%的患者经过20到40年还会发展成肝硬化,少数患者甚至发展至肝癌而危及生命。脂肪肝还使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据统计20%~30%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肿瘤。

中医是如何解释肝病的呢?

中医学上,将肝部疾病,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肝癌等等这些统称为肝病。

中医学认为肝病的病因有内外之分,内为七情内伤,外由六淫所侵,首以风淫为患,内伤多由情志所致或生活失节所影响。肝主情志,其条达之性可以调畅脏腑气机,使之平衡。

现代的学者对肝病产生原因归纳为两点:一是化学物的产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引起疾病谱的变化,其危害增多,常常引发肝损害;二是现代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及体力支付过少引发肥胖及脂肪肝的流行,这也就是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所侵。

那么,中医在治疗肝病上有哪些优势呢?

中医认为肝病的治疗是复杂的,病因也是多元的。从中医分析,病因主要有湿、热、瘀、郁、风、痰。病机较复杂,除肝脏本身外,还涉及到其它脏腑,如肝病传脾,病久及肾,尚有肝与胆,肝与胃的关系等。所以啊,临床上所见多为复合证型,虚实夹杂。治疗方面呢要随机应变,应主要强调清、消、补法的运用,同时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疏肝为本。

中医治病是内求,通过改变肝胆湿热环境来治理肝系统疾病,中医认为,一切病毒都是外邪入侵人体,都依赖人体环境而存在,人体才是最大的自愈医生,只要改变环境,恢复身体自愈力,最后人体环境不适合病毒生存了,也就是免疫力强了,从而使病毒被赶出体内或者说病毒自己离开人体,达到治愈的目的。

肝炎等疾病引发肝癌的几率有多大呢?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罹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增加5~100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罹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可能增加15~20倍。持续的肝炎病毒的侵犯,引起肝细胞从分子到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

肝硬化也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约有80%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之上。据临床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是没有肝硬化患者的30倍以上。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是最常见的肝病,全球患病率为25%。其中至少有20%~3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伴有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其中10%~20%的病例可进展为肝硬化,进而进展为原发性肝癌。

除了上述肝病以外呢,肥胖和糖尿病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球有9%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是由于肥胖导致。全球有7%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是由于糖尿病所致。

另外呀,过度饮酒也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全球数据显示,大约26%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可归因于过度饮酒所致。过度饮酒会引起酒精相关性肝病,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肝病的呢?

中医通常是从全身的状态去考虑,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全身的机能哪里是不足的,就给它一些恰当的补充,有哪些是多余了,就应该祛除。也就是根据患者四诊的情况,“望闻问切”之后进行辨证,

“如果他属于气滞血瘀型的,我们就会选择活血化瘀相应的药物来改善症状,比如说像三棱、莪术,以及川芎、当归等等;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气血亏虚,乏力明显、食欲不振,有时候还会有腹泻、腰酸这样症状的话,我们可能会用一些补气养血、滋补脾肾的药物。例如黄芪、党参、山药,薏仁等等这样一些具有补气、化湿、补肾的药物。”

肝癌患者常见疼痛、包块明显,也可用软坚散结的方法来治疗。而对于很多癌症病人都常见的脾胃虚弱,用中药来辅助治疗也能达到相当不错的缓解作用。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渤海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就医指导

  • 诊疗流程
  • 收费标准
  • 医保相关
  • 患者须知
  • 在线问诊
  • 在线挂号

    关于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小程序
  • 特色关怀服务
  • 联系我们
  • 特殊患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