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有方 | 心脾两虚,舌头灼烧难受究竟是怎么回事?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3-04-26

灼口综合症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口腔疾病,患者的舌头会产生烧灼样的疼痛,有烫伤感,也可能影响患者的嘴唇,牙龈,上颚,喉咙或整个口腔,患者经常会感到口渴,产生味觉变化,如苦味或金属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丧失味觉。


  


  那么,什么是灼口症,又该如何治疗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邓兰山主任,为大家讲一讲。
  
  灼口症
  
  1
  
  灼口症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的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
  
  主要是以舌部位为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舌感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


  


  2
  
  灼口症不同时期症状不同
  
  1► 初期
  
  灼口症在初期症状很平常,就像是平时的上火跟牙痛没多大区别,会出现牙痛、口腔异味、嘴部异常感等。
  
  病症会逐渐加重,对事物的准确性和判断会变得越来越差,这也是这种疾病很难察觉的原因,灼口症属于口腔内部疾病,初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
  
  2► 中期
  
  症状开始慢慢显示出来,会导致说话发音语调等含糊不清,整个口腔麻木,舌头疼痛,口中有金属异味,三叉神经痛,从而使心情极度抑郁,有的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更有盛者吃饭的时候容易呛到。
  
  3► 后期
  
  会出现用餐极其困难,很难开口说话,心情烦躁,会莫名的发火,脾气暴躁等。


  


  目前,西医对于灼口症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一般采用低剂量抗焦虑抑郁药物缓解患者失眠焦虑的症状,同时使用一些漱口液缓解疼痛。
  
  此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压力管理、瑜伽、运动、认知疗法等,用以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灼口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灼口症中医病因
  
  ► 心火亢盛
  
  由于情志不舒,心火内炽所引起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醇酒,积久化热,心火上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灼伤舌体,血热瘀阻。
  
  ► 脾虚失运
  
  饮食所伤,脾气失运,或水湿内蕴,阻滞经络,气虚血瘀,水谷不化,精血不生,舌体失养而作痛。


  ► 阴虚火旺
  
  肾精亏虚,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肾,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为虚火,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体、口腔溃疡,灼舌而痛。
  
  ► 肝胆湿热
  
  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脾虚湿停,湿热熏蒸肝胆,肝胆经脉行于舌之两旁,经脉瘀阻,灼伤舌体。
  
  灼口症危害
  
  ► 灼口症会影响食欲:持续时间较长会造成食欲下降,导致身体营养不良;
  
  ► 影响情绪:长期的灼口症往往会使患者心烦意乱、焦虑、抑郁等;
  
  ► 影响睡眠: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灼口症最明显的时候,使人难以入睡,还有病人被舌痛痛醒,让人烦躁不安;
  
  ► 影响工作和学习:灼口症导致的舌痛会让患者心神不安,心烦意乱,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灼口症诊断
  
  除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可表现为灼口症类似的症状外,某些口腔黏膜疾病,如口腔真菌感染、扁平苔藓、地图舌、沟纹舌等在发病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烧灼感等不适症状。在临床上应注意和灼口症相鉴别。
  
  灼口症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兼具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作用,通过内外兼治,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筑起人体的防预屏障。
  
  扶助正气,可以抵御细菌和病毒侵入,发挥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对治疗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疗效。
  
  名医简介


  


  专家介绍
  
  中医杂病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痰派传人朱曾柏教授、疑难杂病专家熊奎梧教授。从事中医疑难杂病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倡导“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临证善辨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尤擅鉴别痰、饮、水、湿四大阴邪本质,处方遣药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享誉国内。
  
  专家擅长
  
  针对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损伤到身体各处所产生的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各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急性的肠炎,肠结核,食管炎等;男性功能类疾病: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坐骨神经痛,颈腰椎增生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神经科疾病:顽固头痛,耳聋耳鸣脑呜,失眠焦虑症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疾病有方 | 心脾两虚,舌头灼烧难受究竟是怎么回事?

作者: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2023-04-26

灼口综合症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口腔疾病,患者的舌头会产生烧灼样的疼痛,有烫伤感,也可能影响患者的嘴唇,牙龈,上颚,喉咙或整个口腔,患者经常会感到口渴,产生味觉变化,如苦味或金属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丧失味觉。


  


  那么,什么是灼口症,又该如何治疗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天津渤海医院中医杂病专家邓兰山主任,为大家讲一讲。
  
  灼口症
  
  1
  
  灼口症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的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
  
  主要是以舌部位为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舌感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


  


  2
  
  灼口症不同时期症状不同
  
  1► 初期
  
  灼口症在初期症状很平常,就像是平时的上火跟牙痛没多大区别,会出现牙痛、口腔异味、嘴部异常感等。
  
  病症会逐渐加重,对事物的准确性和判断会变得越来越差,这也是这种疾病很难察觉的原因,灼口症属于口腔内部疾病,初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
  
  2► 中期
  
  症状开始慢慢显示出来,会导致说话发音语调等含糊不清,整个口腔麻木,舌头疼痛,口中有金属异味,三叉神经痛,从而使心情极度抑郁,有的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更有盛者吃饭的时候容易呛到。
  
  3► 后期
  
  会出现用餐极其困难,很难开口说话,心情烦躁,会莫名的发火,脾气暴躁等。


  


  目前,西医对于灼口症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一般采用低剂量抗焦虑抑郁药物缓解患者失眠焦虑的症状,同时使用一些漱口液缓解疼痛。
  
  此外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压力管理、瑜伽、运动、认知疗法等,用以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灼口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灼口症中医病因
  
  ► 心火亢盛
  
  由于情志不舒,心火内炽所引起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醇酒,积久化热,心火上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灼伤舌体,血热瘀阻。
  
  ► 脾虚失运
  
  饮食所伤,脾气失运,或水湿内蕴,阻滞经络,气虚血瘀,水谷不化,精血不生,舌体失养而作痛。


  ► 阴虚火旺
  
  肾精亏虚,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肾,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为虚火,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舌体、口腔溃疡,灼舌而痛。
  
  ► 肝胆湿热
  
  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脾虚湿停,湿热熏蒸肝胆,肝胆经脉行于舌之两旁,经脉瘀阻,灼伤舌体。
  
  灼口症危害
  
  ► 灼口症会影响食欲:持续时间较长会造成食欲下降,导致身体营养不良;
  
  ► 影响情绪:长期的灼口症往往会使患者心烦意乱、焦虑、抑郁等;
  
  ► 影响睡眠: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灼口症最明显的时候,使人难以入睡,还有病人被舌痛痛醒,让人烦躁不安;
  
  ► 影响工作和学习:灼口症导致的舌痛会让患者心神不安,心烦意乱,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灼口症诊断
  
  除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可表现为灼口症类似的症状外,某些口腔黏膜疾病,如口腔真菌感染、扁平苔藓、地图舌、沟纹舌等在发病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烧灼感等不适症状。在临床上应注意和灼口症相鉴别。
  
  灼口症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兼具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作用,通过内外兼治,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筑起人体的防预屏障。
  
  扶助正气,可以抵御细菌和病毒侵入,发挥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对治疗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疗效。
  
  名医简介


  


  专家介绍
  
  中医杂病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从痰派传人朱曾柏教授、疑难杂病专家熊奎梧教授。从事中医疑难杂病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倡导“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临证善辨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尤擅鉴别痰、饮、水、湿四大阴邪本质,处方遣药游刃有余,造诣颇深,享誉国内。
  
  专家擅长
  
  针对代谢产物堆积、内环境紊乱损伤到身体各处所产生的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各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急性的肠炎,肠结核,食管炎等;男性功能类疾病: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疼痛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坐骨神经痛,颈腰椎增生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等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神经科疾病:顽固头痛,耳聋耳鸣脑呜,失眠焦虑症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渤海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就医指导

  • 诊疗流程
  • 收费标准
  • 医保相关
  • 患者须知
  • 在线问诊
  • 在线挂号

    关于我们

  • 公众号
  • 公众号小程序
  • 特色关怀服务
  • 联系我们
  • 特殊患者申请